康熙皇帝的六次南巡(康熙的六次南巡做了些什么)

清朝皇家第一个大旅游团由康熙皇帝率领,这个团队人数最多的时候大约有两万人,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旅游团,而且由皇帝亲自带队,其影响可谓广泛而久远。 康熙先后六次下江南,十二次到过...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康熙六次南巡做了什么)清朝皇室的第一个大型旅行团是由康熙皇帝率领的。这个群体最大的时候,大概有两万人。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旅行团,而且是皇帝亲自带队,影响可谓广泛而持久。

康熙先后六次下江南、十二次下扬州,开创了清代历史的先河。他是清朝第一个跨过运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六大河流的皇帝。行程相当于现在的八个省市,创下了中国和扬州历史上的记录。南巡不仅对扬州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整个南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片[1]-康熙皇帝的六次南巡(康熙的六次南巡做了些什么)-欣欣百科网

康熙为什么南巡?难道是一顿美餐后的一记耳光:我要去江南了?它不是。分析一下,大概有五种:

第一,世界是统一稳定的。

众所周知,这段历史从明末清初,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发动战争,到60年后,是明清之战,是农民战争。这些战斗已经打了60年。

到了顺治元年(1644年),战争还没有停止,尤其是清朝与南明和农民军残余势力连续打了十八年。到康熙元年(1662年),稍有停顿。然后从康熙十二年到康熙二十年,打了八年平定三藩叛乱。战争刚结束,是康熙二十一、二十二年,接着是台湾省。

到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这年八月中秋,康熙帝接到海上捷报,赋诗一首:“明月中秋,赤舒海自国外来。自汉今日起,千里烟云开。”这四句诗的意思是,中秋节刚过,一份宣布胜利的文件从海外传来,战争的硝烟散去,出现了和平。

注意,这一年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从1583年燃起战火,到1683年海峡两岸统一,整整一百年。

这个时候可以说中原统一稳定,这是康熙南巡的首要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中原动乱战乱,南巡和扬州都不可能。

图片[2]-康熙皇帝的六次南巡(康熙的六次南巡做了些什么)-欣欣百科网

(《康熙南巡图》本地)

第二,治理河流,疏通水道,促进农业。

治理江河,治理黄河,治理淮河。水运,获得水运,运河水运。兴农,发展农业。

刚才我也说了,中原百年战乱不断,没有精力也没有钱治理河道。这在当时是个大问题。康熙皇帝在清宫的柱子上挂了一面旗帜。横幅上写着三件事:治河、疏水、三藩。他日夜背诵这三件事。平时我们说的格言,他挂在柱子上做“柱子右边的碑文”,时刻记住这三件大事。

这时候三藩之乱已经平定了,剩下两件事:——河道整治和水运。康熙这个时候有条件解决水运问题。

这个时候的黄河是什么样子的?黄河泛滥。他乘船来到江苏高邮、淮安,看到了一片泽国。在一个四面环水的高地上,一些人搭起了草棚住在那里。

他说,如果我想治理黄河,我必须看看黄河是什么样子,它有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必须亲自检查它。如何亲自考察?就是自己去看黄河,淮河,运河,问题在哪里,怎么解决。所以他决定去南方旅游。

这里我讲一个故事。1966年,我骑着自行车从北京到天津,沿着京杭大运河往南走。我骑车到了淮阴的清江口,那里是黄河、淮河和运河的交汇处。我走在河岸上,眼前是淮河。

淮河有个洪泽湖。我从那里走出来的时候是冬天。洪泽湖的湖水被抽干了,整个湖都是空的。移民工人在那里挖掘并挖走了si

当地的民工说这个项目距离方圆60英里,他们告诉我有60万人同时在挖泥和取土。我只是在晚上走到这里,整整60英里,这在当时被称为挑灯夜战。天上有星,天上有星,地上有灯,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哪个是天,哪个是地。

我当时有一种感觉,治理淮河、疏浚洪泽湖、治理运河、治理黄河,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康熙南巡的第二个原因和期望是治理黄淮,疏通水运。

第三,缓和满汉文化冲突。

众所周知,满汉矛盾非常尖锐。康熙的曾祖父努尔哈赤实行了一个叫“杀儒”的政策,杀知识分子,不是一个杀两个,而是分批杀,影响非常恶劣。

当年努尔哈赤的儿子,康熙的爷爷皇太极,又实行了一个错误的政策,叫做“七掠中原”,满洲国军队七次掠夺中原。

有一次,多尔衮率军东至运河,西至太行山,沿着山川,八旗军兵分八路,由北向南推进1000里,到黄河南岸的山东济南府。

中原被掠夺七次,其中一次掳获人口462303人。一路掠夺黄金4392两,白银977462两(卷45,《清太宗实录》)。被掠夺的人口、牲畜、财产、珠宝、金银由马、骡、驴驮运,队伍为200李龙。

对清朝来说,皇太极对中原的掳掠扩大了它的实力;对中原百姓来说,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皇太极死了以后,多尔衮做摄政王,那时候顺治小,只有六岁,多尔衮又继续这个政策,到北京坐了天下之后,宣布剃发、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我把这总结为六大弊政。

六大弊政其中一条就是剃发。当时流传一句话叫作:“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特别是江南的汉人起来反抗,这就出现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抗清”,一幕又一幕的历史悲剧。这些历史悲剧,到康熙南巡的时候人们还印象尤深,因为才过去四十一年。

康熙帝那时候到了扬州,人们怎么想?你父亲顺治宣布剃发易服,你叔叔多尔衮“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现在你来了,到我们扬州来了。所以康熙南巡第三条原因是尽量缓解满汉民族矛盾和文化冲突。

图片[3]-康熙皇帝的六次南巡(康熙的六次南巡做了些什么)-欣欣百科网

(《康熙南巡图》局部)

第四,宣扬皇帝权威。

中国历史上一些皇帝,譬如说秦始皇巡游、汉武帝巡游、隋炀帝巡游,浩浩荡荡大队巡游。康熙这个时候中原一统安定,他也效仿秦皇、汉武南巡,显示皇权的威望。

康熙帝既是君王又是学者,康熙帝可以说是个文化型、学者型的皇帝。学者有一句名言叫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也受这思想影响,读书要万卷,我现在读书已经过了万卷,还要行万里路。

前面刚讲过,1966年,我借了一个机会,沿着京杭大运河骑着自行车,一直骑到杭州,目的就是行万里路。康熙南巡,也是因为他不仅读儒家的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当然他这个“行”有时候坐船,有时候坐轿子,有时候骑马,也有时候步行,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树立和巩固皇家权威。

第五,观赏江南山水。

康熙的爷爷在山海关外,他曾爷爷努尔哈赤在辽宁那儿,他父亲是进了山海关了,在北京做了皇帝了,但江南山水,也只是看画、看诗,自己没亲自看一看。

“烟花三月下扬州”,顺治只是能看看诗,自己没下过扬州,没有体验扬州到底是怎么美。康熙帝在南巡时到扬州,到江宁,到杭州,亲自体验一下江南美丽的山山水水,就这种意义来说也有旅游的性质。

清朝皇家第一个大旅游团由康熙皇帝率领,这个团队人数最多的时候大约有两万人,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旅游团,而且由皇帝亲自带队,其影响可谓广泛而久远。 康熙先后六次下江南,十二次到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7-17 23:49
下一篇 2022-07-17 23:5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