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大理国文化有哪些特点?浅谈南诏的音乐和舞蹈艺术成就

导语 云南地方民族不仅种类众多,并且能歌善舞,民间自古即流传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和歌舞。南诏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民族乐器,如彝族先民的葫芦笙、葫芦丝(葫芦萧)、口弦(口琴)、弦子(月琴)、三弦,傣族先民 …

导语

云南当地的民族不仅多种多样,而且能歌善舞。自古以来,就有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和歌舞。我们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民族乐器,如我们祖先的葫芦笙、葫芦丝、口弦和三弦,我们祖先的锣,深受云南,各族人民喜爱的铜鼓和各种各样的歌舞。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南邵的乐舞艺术。

云南地方民族不仅种类众多,浅谈南诏的音乐和舞蹈艺术成就

南邵乐器的种类

这些传统民族乐器中,有一些起源非常早,比如铜鼓、葫芦笙、葫芦丝。云南是世界铜鼓的发源地。早在春秋时期,世界上最早的铜鼓就在楚雄,万家坝、楚雄和彝族自治州的墓葬中出土。它是昆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后来,铜鼓成为云南和东南亚许多民族的共同乐器

云南也是世界葫芦笙的发源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嘉善石寨山出土的滇, 云南,两座贵族墓的早期墓葬中就发现了葫芦笙,其中在滇和王墓,出土了4件世界上最早的青铜葫芦丝,还出土了许多吹奏葫芦丝的乐器。后来,葫芦丝成为云南,许多民族的共同乐器,云南也是世界上葫芦丝的发源地。早在战国时期,楚国,的墓葬中就发现了葫芦,王墓大博那, 祥云县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出土了两件最早的铜葫芦,从此,葫芦成为云南许多民族的共同乐器

这些传统民族乐器分为三类:管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乐器有口弦、木叶、葫芦笙、葫芦丝等。最简单的管乐器是木叶,它流行于中南,中国和西南各族人民的生活中

口弦,又名口琴、口簧和口环,流行于云南和傣族的彝语支,起源也很早,《世本》,成书于战国时期。有记载:“女娲Opera胜春。”流行于云南,的大部分口弦都是用细竹片剪成条状,中间有尖舌。

云南地方民族不仅种类众多,浅谈南诏的音乐和舞蹈艺术成就

葫芦笙是一种流行于、胡和的现代管乐器,也传入了大唐。还有《一步乐》和《葫芦笙》。

在此期间,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是贝,也被称为或海螺。打击乐器包括铜鼓、象脚鼓和锣。

鼓最初是由彝族人创造的。云《胡卢笙,一瓢存竹,吹得呜呜作响》3360“易鼓”是由铜鼓古国云南,创造的。它在南诏和后来的彝族被用作礼器

用另一种同时代的打击乐器象脚鼓演奏,在南诏时期也很流行。现在它也在云南各民族中流行。它又圆又厚,由特殊的铜制成。锣边低,心高,一两级台阶,中间凸起约3cm高。有大中小造型,音色浑厚洪亮,发出‘汪翁'.’之声

南邵的饮酒歌舞文化

更重要的是,云南传统民族乐器不仅用于伴奏,还用于伴奏、练习和握持乐器。他们不是舞者,甚至不是舞者,甚至不是舞者。口琴,随着曲子的演奏,演奏者随着曲子起舞。他们一边小心翼翼地操作着乐器,一边热情、专注、快乐地跳着舞。

南诏和中原、汉族,一样,在自己的民族节日里,也会在亦举族、聚家举办盛大的宴会。但由于民族传统习俗的影响,不仅美食美酒,歌舞也必不可少。

懒' width=' 666 ' height=' 482 ' class=' WP-image-108659 ' src="https://www.puzdy.com/wp-content/uploads/2022/06/1637915252-9e5b896767baf76.webp?imageMogr2/format/webp" alt=' 云南,不仅有多种多样的地方民族,而且有南诏音乐舞蹈艺术的成就

这一时期,南诏、南诏及周边民族的人们都有饮酒、唱歌、跳舞的习惯。

在南诏时期,人们不仅在通常的节日和招待会上喝酒跳舞,而且还经常在一般场合聚会,形成了云南,独特的舞蹈形式,即纯粹为了娱乐而唱歌跳舞。此外,这种歌舞形式主要流传于彝语,的一些民族,南召的主要民族有彝族,纳西,哈尼族等。

经过南诏时期的整合,云南各民族逐渐形成。这些流传于南诏时期的民间歌舞逐渐具体化、民族化,成为不同民族的传统民间歌舞。如彝族, 纳西, 哈尼族的打歌和跳脚,彝族, 苗族的铜鼓,傣族的孔雀舞等。

“大哥”是“葛覃”的音译。103010是古代中国各族人民广为流传的自娱歌曲

舞蹈的艺术形式是非常活跃的民间歌舞。它有着悠久的历史。1973年,在商城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舞纹绘壶”上,有三组五人手拉手跳舞的图案。

受唐风影响的人也是如此,原本喜欢唱歌跳舞的人流行起来,形成了民族风情。

这是一种用于宗教祭祀活动的铜鼓,后来逐渐成为民间乐舞,流传至今。当时,白居易描述了来自西南:的“铜鼓舞”的盛大表演“玉螺吹脊梁,铜鼓打文身。”现在它是彝族,苗族,壮族,瑶族和其他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歌。

舞形式之一。
云南地方民族不仅种类众多,浅谈南诏的音乐和舞蹈艺术成就

歌舞的艺术影响广泛且深远

南诏不仅人民喜好歌舞,并且受唐朝宫廷乐舞的影响,南诏朝廷中也专门设置有乐队,作为王室的宫廷娱乐,以及朝廷礼仪活动服务。

南诏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许可,宫廷伎乐队甚至训练大象进行表演:“蛮王宴汉使于花楼前,设舞象,曲乐动,倡优引入一象,以金羁络首,锦襜垂身,随膝腾踏,动头摇尾,皆合节奏。即舞马之类。恂有亲表,曾奉使云南。彼中豪族,各家养象,负重到远,如中夏之畜牛马也。”

南诏时期,不仅民间音乐舞蹈内容丰富多彩,南诏的宫廷乐舞也非常有影响。南诏的宫廷音乐,是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来自中原和东南亚的音乐而形成的。异牟寻归附唐朝以后,将南诏自己的民族乐舞,编成了进奉大唐朝廷的奉圣乐舞,贡献给唐朝。从此以后,大唐朝廷宫廷燕乐中,即多了南诏奉圣乐舞。

南诏境内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舞蹈,乃至伴奏乐器。因此,南诏的音乐、舞蹈,并不缺乏民族传统和鲜活的素材。但是,南诏没有完整的音乐理论,以及朝廷规定的乐舞礼仪制度。《南诏奉圣乐》是唐朝大臣利用南诏民族的音乐素材,按照大唐朝廷的礼仪制度经过整齐划一的规范整理以后的产物,是南诏传统民族音乐与中原宫廷乐舞的完美结合。“贞元中,南诏异牟寻遣使诣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言欲献夷中歌曲,且令骠国进乐。

云南地方民族不仅种类众多,浅谈南诏的音乐和舞蹈艺术成就

在南诏的音乐舞蹈史上,《南诏奉圣乐》体现了南诏音乐舞蹈的最高成就。《南诏奉圣乐》属于大型综合类的歌舞节目,规模宏大、内容严谨,表演时有一百九十六人的大型乐队伴奏,八音齐奏、娓娓动听,钲鼓齐鸣、惊天动地,六十四名舞者随着音乐起伏,进退有序,长袖挥舞,遮天蔽日,盛况空前。

但是《南诏奉圣乐》是在南诏乐舞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加工,吸收融合了其他民族的音乐元素而形成的。里面既有体现南诏地方特色的“舞人服南诏衣、绛裙襦、黑头囊、金佉苴、画皮革”,并歌南诏自己的《天南滇越俗》;之间又有龟兹部、胡部的音乐,也有大唐的大鼓部、军乐部。并且以“尊王攘夷”、歌颂大唐为主题,以表现南诏归附唐朝,忠诚不贰。

因此场面宏大、气势磅礴,表演精湛、感人至深,从此成为了大唐朝廷的保留节目。南诏奉献的“《奉圣乐曲》,是韦南康镇蜀时南诏所进,在宫调,亦舞伎六十四人,遇内宴,即于殿前立奏乐,更番替换;若宫中宴,即坐奏乐”。并且“每宴必使奏之”,成为唐代宫廷乐舞有机的组成部分,这是南诏乐舞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音乐、舞蹈本是由人创造为人类自己服务的,也必须有人传承,才能够得以保留、流传。“大抵皆夷狄之器,其声曲不隶于有司,故无足采云。”这样“贵中华、贱夷狄”的结果,自然脱离了实际与人民。《南诏奉圣乐》虽然被改造成功,毕竟是曲高和寡,成为王朝粉饰太平的工具,由于没有具体的传承对象、群体,最终成为了历史的回响。

云南地方民族不仅种类众多,浅谈南诏的音乐和舞蹈艺术成就

结语

那些在南诏民间流传的民族音乐、歌舞,由于作为民族传统习俗,有确定的人群传承,所以能够流芳百世,流传到了今天。不仅作为民族娱乐方式,继续在民间流传,并且影响越来越大。经过现代艺术加工改造的“阿细跳月”、“铜鼓舞”和“孔雀舞”等,不仅作为民族经典永久保存在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中;并且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展现在了全世界的面前。这是云南各个兄弟民族的先民及其子孙们,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南诏奉圣乐》

《世本》

《奉圣乐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1)
上一篇 2022-06-11 14:02
下一篇 2022-06-11 14: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