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邪是哪六邪

简要回答

六邪来源于大自然的六气,为风、寒、暑、湿、燥、热。正常情况下,六气组成大自然。人体亦有六气,若六气过盛,而表现出对人体有害的一面,即为六邪。

在中医中,中医会把感冒称为六邪,那既然是六邪,那是指哪六邪呢?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 01

    中医认为感冒是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条件下,复感风、寒、暑、湿、燥、热 ,或疫毒之邪而致的一种外感病。

  • 02

    风邪
    风邪致病多见于春季,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风邪为病有内、外风之别。外风由自然界风邪侵入而致。凡寒、湿、燥、热等邪多可依附于风而犯人,如风寒、风热、风湿等。风邪实为外感疾病的先导。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风邪常伤人上部和肌表,而见汗出、恶风、头痛、面部浮肿等。风性善行数变,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位行走不定,症状变幻无常的特性。如游走性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以及"中风"的卒然昏仆等症。《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致病多动摇不定。凡临床上的眩晕,震颤,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等,多属风的病变。内风则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生,如肝风内动的头目眩晕,四肢抽搐,甚则卒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 03

    寒邪致病多在冬季。有内寒与外寒的区别。外寒是外界的寒气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的病邪,伤于肌表,称为伤寒,直中脏腑的则称中寒。内寒则是人体机能衰退,阳气不足而致的病证。内、外寒不同,但可相互影响。如阳虚内寒之人,易感外寒;而外寒侵入,易伤阳气,引起内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卫阳受损,则恶寒;寒邪中里,直中脾胃或伤肺肾之阳,则出现畏寒肢冷、下利清谷等证 。寒性凝滞 ,易致气滞血瘀,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出现周身疼痛或脘腹疼痛等痛证。寒性收引,寒邪伤人,易气机收敛牵引作痛。寒在皮毛腠理,毛窍收缩,卫阳郁闭,发热恶寒,无汗;寒在肌肉经络,则拘急不伸、冷厥不仁、脉浮紧。寒邪致病与肾脏关系密切,肾中藏有真阳,为一身阳气之本。

  • 04

    暑邪
    凡夏至之后,立秋之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暑乃夏季的主气。暑为火热之气所化,暑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暑邪。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之前。故《素问·热论》说:“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邪致病,有伤暑和中暑之别。起病缓,病情轻者为“伤暑”;发病急, 病情重者,为“中暑”。

    1ps595yj58z3784d3d34f900a06529cfa9d0a92b9ec78c9.0x790x438
  • 05

    湿邪
    常见恶寒发热、虽然出汗但热不退、头身沉重、或疼痛如裹、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如果是湿浊内阻肠胃,常见胸闷不舒、胃脘或腹部满闷、食欲不振(不思饮食或不知饥);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等症状。

  • 06

    燥邪
    中医病因之一。燥是秋天的主气。燥邪伤人多见于气候干燥的秋季,故又称秋燥。燥邪多从口鼻而入,其病常从肺卫开始。燥邪致病干燥且易伤津液,表现为体表肌肤和体内脏腑缺乏津液,干枯不润的症状,如口鼻干燥、皮肤干燥皱裂等。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外合皮毛,外感燥邪,最易伤肺,而致干咳少痰、口鼻干燥。燥邪所致的燥证常分内燥和外燥两类。

  • 07

    热邪
    致病特点是出现热性、阳性的实症,多与火邪并称或混称。临床多见发热息粗、红肿、焮痛、便秘等。热邪为六淫之一,人体遭受热邪后可出现热像、伤阴、动风、动血并引起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烦躁、苔黄、舌质红、脉数。热甚时可出现抽搐、痉挛一类风动或出血等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10-26 03:22
下一篇 2022-10-26 03:28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