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族为何打不过游牧民族,别再被电视剧瞎编给骗了

笔者在之前一篇《长城背后的学问》文章中和大家聊到了电视剧里所描述的中国古代战争场面大部分都是错的,但是没有时间展开。今天接着这一话题聊一聊真实的中国古代战争是怎么个打法。 要说清楚整个冷兵器时代的战争 …

在之前的《长城背后的学问》文章中,笔者和大家聊过电视剧中描写的中国古代战争场面。大部分都是错的,只是没时间展开。今天就来说说真正的中国古代战争是怎么打的。

不可能写几十万字把整个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估计说清楚。既然题目来自长城,那就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说中国古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战争形式吧。是电视剧里那样的吗?

我在充满歪理邪说的历史剧里看过很多战争场面(更不用说双方武将能在天上飞的场面了),但认真起来我就输了。就说一出戏)。有些错误其实已经影响了观众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因为如果按照里面表现的方式来演,观众很难真正理解农耕民族打败游牧民族为什么这么难,可能会产生一些错误的理解。

古代汉族为何打不过游牧民族,别再被电视剧瞎编给骗了

(图)格斗武侠片,但事实并非如此。

中原农耕民族是怎么打仗的?

如前所述,古代的战斗方式与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渔猎牧业的游牧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战斗方式。那么农民怎么打呢?

原始社会出现了弓、矛、斧、刀。当时没有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所以农民和游牧民族会使用这些武器。

农牧业分工形成后,以精耕细作著称的中华民族,生产出了自己的——3354平方米的个性化武器。

之所以提到这个武器,主要是因为它在中国文化上打下了很深的烙印。今天,比如“大动干戈”、“化干戈为玉帛”、“枕戈待旦”、“金戈铁马”、“反戈一击等”。这个词在中文里经常被用来指战争。

兵器“戈”之所以特别农业化,是因为它来源于从商朝到西汉一直流行的镰刀。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的士兵使用长葛,这其实是不准确的。

结果这种武器在西汉就不流行了。梁武帝的战争策略是与匈奴作战,所以汉军基本上抛弃了梁武帝时代以来的传统作战模式。

另外,电视剧里用Rigo是不对的,剧中群众演员用类似制作长矛的方式制作Rigo。

其实仔细看会发现葛的刀刃是对着自己的。步兵作战基本都是面对面。把这个东西放在敌人的头后面再勾回来好像不太方便。古人怎么会蠢到用这种东西打仗?

其实这个东西就不是步兵用的,“戈”发挥它威力的舞台是在战车上。

古代汉族为何打不过游牧民族,别再被电视剧瞎编给骗了

(图)戈,先秦时期汉族人主要用于钩啄的战斗武器。流行于商代至汉代。

战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奢侈”武器。它的位置和二战中的坦克一样,不过是一匹马拉的动物而已。

战车的标准是一个负责操纵马匹的“骑兵”,一个负责远程攻击的弓弩手,一个“葛”手(也有战车有两个弓弩手或两个葛手)。

冲进战车的步兵会从侧面突出来,不挥手也不拥抱。利用车厢的动能,在运行轨道上砍下一堆人头。在实战中堪称“头部收割机”。

古代汉族为何打不过游牧民族,别再被电视剧瞎编给骗了

(图片)古代战车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前,中原是没有骑兵的。

中原的马是用来拉战车的。这是因为中原没有马。马很珍贵,奢侈到不能骑。二是因为缺少了一个看起来很小但实际上很重要的东西,马镫。

如果只选一样东西作为冷兵器史上最重要的划时代发明,那无疑就是看似默默无闻的马镫。

马镫是两个半圆形踏板,用绳子或带子连接,放在马背上或直接附在马鞍上。

下面的意思可想而知。如果使用马镫,双手松开缰绳时,只需要在左右马镫上分担重心,给它们相等的向下的力。通过马镫、皮带和马背之间的传力,你最终会得到一个垂直于地面向上的合力(这个结构是不是很像天车?)。

更重要的是,你的臀部和左右脚被迫在三点钟之间形成一个立体的等腰三角形。松开缰绳后,还能稳稳地坐在马背上,说明马镫出现自如。

马镫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发明的,现在经考古证实,大致出现在北魏时期(这里是双侧马镫,单侧马镫出现的更早但根本没有起到这些作用)。因此,三国传奇名人使用“龙斜月刀”、“张霸蛇矛”、“田放画戟”等神作,实属可惜。(弓箭除外。我们以后再谈这个。

况且,在挥舞武器的时候,只能依靠手臂的力量,躯干是无法发挥力量的。

的。

没有马镫的情况下,人骑在马上是靠双腿夹紧马背,这样很不稳固,一旦松开缰绳人不能在马背上做任何发力动作,否则就会坠马,因此骑上马既不便近战,射箭准度也会降低(这一点非常重要,农耕民族上了马射术会降低,但是游牧民族可不会,游牧民族为了马上骑射方便,使用的是短弯弓,而中原民族多用长弓。短弯弓与步兵长弓相比,牺牲了射程和省力性,但是更加便于在马背上使用,便于快速调整角度以提高骑射精准度),所以早期中原地区的骑兵主要负责侦查敌情和传递命令,不是用来冲锋陷阵的。

古代汉族为何打不过游牧民族,别再被电视剧瞎编给骗了

(图)马镫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民族的主要作战形式就是战车打头,步兵为主,步兵中又包括手持短刀的盾牌兵、弓弩手和长矛兵。

不同接敌形式下有不同的军阵,绝不是冲到一起乱打。敌方射箭时,盾牌在前组成严密整齐的盾墙,不仅保护正面还要保护上方,因为弓箭的“弹道轨迹”是抛物线。

我方冲锋时也是盾牌墙在前,接敌时往往是变阵为长矛在前。

不同的阵法变换根据擂鼓的节奏指示,不同的节奏代表不同的口令,各兵种令行禁止整齐划一,两军接触的永远是一条线,绝不是双方交叉在一起乱打一气,那是打群架不是战争。

因此擂鼓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中绝不仅仅是为了助威,而是为了传递命令,各国有自己的节奏口令,不同节奏代表的含义仅己方知道,如果被敌方掌握相当于军事密码被敌人破译。

当农民“邂逅”牧民

大致了解了农耕民族怎么打仗,接下来聊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的仗怎么打。

众所周知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是依靠骑兵单一兵种作战,但是骑兵和骑兵也是很不同的,冷兵器时代的骑兵主要分为重甲骑兵和轻骑兵。

重甲骑兵的出现较晚,因为它需要人马皆披重甲,作战时冲入敌阵依靠马的冲击力杀伤敌人,除了需要马镫为前提以外还需要有较高的金属冶炼技术支持。

这种骑兵在欧洲比较多,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长期以轻骑兵为主,到辽金元时期才出现重甲骑兵,但是数量也很有限。

很多电视剧里描写中国古代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就是两军冲到一起乱打一气,甚至两军冲到一起后马不动了,人坐在马上互砍,或者干脆直接跳下马来……

要是真的这样那我们就不用怕游牧民族了,古代游牧骑兵打中原步兵,理念先进的很,类似于今天的“非接触作战”。

当游牧民族骑兵冲到距离农耕民族步兵阵的最佳射程内时就开始转向,骑着马飞快地绕着军阵转圈,同时不停地放箭。

汉族士兵根本没法近身,他们只有两条腿,只能位于圆心中间被动挨打,想追人家追不上,想跑也跑不了,游牧骑兵依靠马匹,机动性极强,会一直保持最佳射程距离,既不和你近身还能射中你,那种感觉就像美国打科索沃战争一样,清一色的“防区外打击”,或者更形象一点说非常像游戏里的“放风筝”战术。

如果中原步兵依靠弓箭手跟游牧骑兵对射,大家可以想象,骑在马上飞快转圈的游牧骑兵是移动目标,而汉族弓箭手基本上属于固定目标,所以说汉族步兵面对游牧骑兵的时候完全处于劣势非常被动,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地形。

古代汉族为何打不过游牧民族,别再被电视剧瞎编给骗了

(图)重甲骑兵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兵迎战匈奴,被围困于白登山,最后是靠着陈平走“夫人路线”,去贿赂匈奴阏氏才得了一条生路。

我曾经看过白登山那个地形,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山包,也多亏刘邦依托了那个山包,骑兵不擅仰攻才选择了围困,如果军阵列在周围的平原上恐怕汉朝七年就亡了,比秦还得短。

中原步兵要想挽回面对游牧民族时的被动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找有利地形,或者逼骑兵下马。像刘邦那样“上山”就是很好的选择,如果骑兵爬坡冲锋就会丧失速度优势,就没那么可怕了。

而且山上有遮蔽,你也没发绕着我放箭,如果骑兵强行上山还可以借着山势用巨石和滚木招呼。

除了上山,下水也是对付游牧民族的好办法。

韩世忠之所以能取得黄天荡大捷,就是凭借水军。称雄世界的蒙古骑兵下了海去打日本,结果也很惨。

总之一定要依托有利地形。如果找不到特别有利的地形那就去创造有利地形,这样就有了长城。

战国开始,北方各国就分别修建了长城阻挡游牧民族,秦长城就是在这些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

古代汉族为何打不过游牧民族,别再被电视剧瞎编给骗了

(图)长城

除了依托地形修建防御工事以外,中原民族应对游牧民族的另一个方式就是学习他们的作战模式。

历史上最早学习游牧民族作战形式的就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由于赵国与北方游牧民族长期交战,赵武灵王意识到胡人的作战模式更加实用,所以开始建设了中国最早的骑兵军团,为了适应骑兵作战在武器和服饰上也全面学习胡人。

胡服骑射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解锁了新技能后赵武灵王第一个收拾的就是不安分的邻居秦国,曾经一度险些灭掉秦国。

秦国吃了骑兵的亏也开始大力发展骑兵,到秦始皇时期秦国的骑兵军团已经相当强大了,在秦赵长平之战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机动迂回切断赵军粮道的正是秦国的骑兵军团。

在秦俑2号坑内,保存着一支完整的“秦骑兵军团”,为了解放双腿他们没有身着传统的长袍而是穿着了胡人的短衣,肩部也没有铠甲,便于使用弓箭时快速瞄准。

这些骑兵俑一手拉缰绳一手持弓,没有配备长兵器,可见其与北方游牧民族一样的轻骑兵属性,整个秦俑中的骑兵都没有马镫,再次印证了当时马镫还没有出现。

战国以及汉朝前期,都出现了成规模的骑兵军团,但是规模还是太小,原因就是中原不产马匹,而且马匹品种也不好。

古代汉族为何打不过游牧民族,别再被电视剧瞎编给骗了

(图)骑兵

骑兵真正开始取代步兵成为汉军的主力兵种是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改变对匈作战的被动局面,大力发展骑兵,从西域引进良种,为了引进良种马不惜多次发动战争,最终汉武帝能够实现北击匈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从匈奴手中夺取了河套平原(那里有鄂尔多斯草原,赵武灵王能够实现“胡服骑射”也是由于夺取了这一地区),获得了马匹繁育基地。

以后的历史中,华夏文明能否有效抗击游牧民族很关键的一点就看能不能保持对马匹繁育基地的控制。

这种控制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因为马匹繁育基地都在草原地区,农耕民族为了控制草原地区要在那里筑城、屯兵、移民,中原人过不惯游牧生活,草原上又不适于耕种,因此粮食都要从内地运过去,路上消耗的粮食比运到的粮食还要多。

因此并不是从汉以后的中原王朝都有能力以骑兵为主力兵种,例如宋代就因为无法控制燕云十六州导致马匹奇缺,以至于对抗游牧民族十分吃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6-17 00:46
下一篇 2022-06-17 00: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