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救有哪几种方法

简要回答

格律诗中如果出现拗句,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补救,这些方法被称作“拗救”,拗救的方法有:本句自救、孤平拗救、对句相救等三种方法。

古代的诗人写诗一般都是写格律诗,在格式方面不像现代诗那么自由,是有一定要求的,那么古代诗人写诗,如果诗中出现了不符合格式的句子,应该怎么进行补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 01

    出句自救

    15c9633743opvi86f403a8c4d30d48fb874f8c51888fc89.0x750x450

    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平”而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但七律这个也不是绝对的,也可“三拗五救”)式。

    出句自救只限于这种情况,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这条规定可以用四句口诀来帮助记忆:“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三拗四来救,当然要吃透。”

  • 02

    孤平拗救

    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句末的平声字是押韵的要求,必须用的,因此不算它。除它之外,这句就只有前面两个平声字。这时,如果第一个字也变成了仄声,就叫做犯孤平。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行补救。这就叫做“孤平拗救”。

    如杜甫的《复愁十二首》其三:

    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

    (第二句第三字“今”救第一字“故”,是孤平的本句自救)。

  • 03

    对句相救

    如果出句是“仄仄平平仄”,第四字当平而仄,变成“仄仄平仄仄”,甚至是“仄仄仄仄仄”,这时,就要把对句“平平仄仄平”的第三个字位置变成平声字以相补救,这属于对句救出句。

    如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三句“不”当平而仄,对句“吹”位置字变成平救上句)。

  • 04

    如陆游《夜泊水村》: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报国有万死”(因为“国”字在古汉语字调中属于入声,普通话没有入声,分到阳平,所以“国”字在此古诗中应当是仄声)就是“仄仄仄仄仄”,“向人无再青”就是“仄平平仄平”。可以利用这首诗构成两救的口诀:“报国有万死,向人无再青。无字救双拗,佳联要记清。”

  • 05

    拗句: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称为“拗句”,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10-25 04:20
下一篇 2022-10-25 04: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