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辣椒真的是明朝才引进中国吗)

辣椒被叫做“馋菜”,习惯了吃辣的人,会觉得越吃越香,吃饭无辣不欢。中国南方的嗜辣程度明显高于北方,有人还专门制作过中国“辣域”地图,可谓一目了然。长久以来有个说法,中国不是辣椒原产...

胡椒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胡椒真的是明朝才传入中国的吗?)辣椒被称为“馋食”。吃惯了辣的人会觉得越吃越香,越不辣。中国南方的辣瘾程度明显高于北方,有人专门做了一张中国“辣区”地图,可谓一目了然。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不是辣椒的原产地,辣椒是在明朝从南美传入中国的,基本形成了一个结论。据明代《草花谱》、《遵生八笺》记载,“辣椒丛生,花白色,果状如秃笔,味麻辣红,甚为可观”。这里的辣椒是辣椒,当时也是作为观赏植物。“番”表示是舶来品,但很难找到明朝以前关于辣椒的记载。

图片[1]-辣椒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辣椒真的是明朝才引进中国吗)-欣欣百科网

中国吃辣区域示意图

图片[2]-辣椒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辣椒真的是明朝才引进中国吗)-欣欣百科网

中国辛辣食物地图

中国地大物博,从纬度和气候上来说,有着广阔的适合辣椒生长的区域。古代没有土生土长的辣椒吗?恐怕不行。要知道很多事物的名词往往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演变的,辣椒在古代的称谓当然也是不同的。我们试着从“五味”入手,探究一下辣椒的前世吧。

五味是酸、苦、甜、辣、咸,辣就是辣。书《黄帝内经》《苏文》,写于先秦至西汉,曰:“故心苦,肺苦,肝酸,脾甜,肾咸。”;《左传》先秦也提到了五味,“天有六味,五味生……”“先王助五味,用五音使之平,以使其政也”。

东汉《通俗文》说“辛很辣”。在古代,人们认为“辣”是一种“极品”。古辣味不仅仅是辣,还有麻辣。《周礼天官冢宰》东汉王逸注曰:“辛即胡椒、之意”。

图片[3]-辣椒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辣椒真的是明朝才引进中国吗)-欣欣百科网

辣椒、辣椒、葱、姜、蒜等调料。

古籍中提到的“胡椒”大多是指今天的“胡椒”范畴。花椒气味芳香,果实很多,所以西汉皇后居住的宫殿就用花椒和泥土粉刷,称为“椒室”,椒室也指皇后。《汉官仪》东汉应劭所作《皇后唤椒房,其实散而升。她在房间里涂上胡椒来取暖和驱邪”。

古代《诗经》有一篇文章《国风唐风椒聊》,用“辣椒”比喻话多,子孙多。这里的“花椒聊天”是什么?古代学者有争议。真的很难分辨是不是花椒的另一个品种,因为古代人把辣的东西按照味道来分类,名字比较混乱,而花椒和辣椒是现代词。让我们别管它。

辣字的一个变体是“辣”,明朝《石田杂记》有一句话“先取任意量的辣椒,晒干,贮藏”。“拉”大概就是辣椒这个词的前身。从明清到现在,辣椒的名称很多,据统计有50多种,如番椒、范姜、海风藤、海椒、胡椒、胡椒、花椒、秦椒、秦艽、赛川椒、狗椒、辣火、辣虎、辣茄子、红辣椒等。请注意,近几百年来,辣椒、花椒、胡椒的名称混淆不清,下面会有描述。

图片[4]-辣椒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辣椒真的是明朝才引进中国吗)-欣欣百科网

胡椒,浆果,外壳不能食用。

图片[5]-辣椒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辣椒真的是明朝才引进中国吗)-欣欣百科网

不带铜锈的花椒

现在的辣椒和胡椒太容易区分了。然而,直到明代,书中众多的“辣椒”往往被混淆。例如,我们知道辣椒有一种很好的产品“秦椒”,在现代被称为焦山和蜀椒。这些名字在古代书籍中也用来指焦赞。以至于明清人看到都忍不住吐槽。《本草纲目》明代大医李时珍写的,可能是辣椒和花椒混淆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本书太有名了。

《本草纲目果部》说,“秦椒,以其解释性名称:大辣椒,胡椒”,“辛辣,温暖和有毒的气味(胡椒r

的归类,“蜀椒,释名:巴椒、汉椒、川椒、南椒、点椒”,敢情全都是花椒类的,花椒家族大聚会。
图片[6]-辣椒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辣椒真的是明朝才引进中国吗)-欣欣百科网

现代的秦椒

图片[7]-辣椒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辣椒真的是明朝才引进中国吗)-欣欣百科网

花椒树

退一步讲,就算辣椒是外来物种,明朝那会儿也有了的,只是还没有现代的称谓。《本草纲目》解释的“秦椒”,就被人吐槽了。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编著了《本草纲目拾遗》,对李时珍的原著加以扩充完善,也订正了一些错误。看到《果部》解释“椒”的药性用法,赵学敏估计就迷糊了半晌,最后写了几句话,“秦地乃草本辣椒,纲目诸注,误为秦地花椒,不知即今之辣茄,又名辣虎”。

看到这里我们发现清代有了“辣椒”一词,当时又叫辣茄、辣虎。赵学敏认为李时珍失误,把秦地(陕西、陇西一带)出产的草本辣椒归入了花椒类,而花椒是木本植物。当然这也不一定是李时珍搞错,他说的可能是秦地花椒,两人所说的东西不一样,叫法太笼统而已。

图片[8]-辣椒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辣椒真的是明朝才引进中国吗)-欣欣百科网

秦地域范围

那么再看“秦椒”最早的记载在哪里。《山海经》据考证成书于战国到汉初,里面提到了秦椒,“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其上多草、藷藇(茱萸),其草多秦椒”(《北山经第三》)。 此处的秦椒是草本,明显不是花椒。至于文中说的景山,有人说在山西,有人说在别处,总之都是中国境内。

看来秦椒的历史很悠久。那么《山海经》中的秦椒是不是辣椒呢?我们继续探寻它的踪迹。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提到,“秦椒,味辛温。主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长发,明目”,虽然没有描述秦椒什么样子,但味道、药理作用与现代的秦椒(辣椒)完全一致。

图片[9]-辣椒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辣椒真的是明朝才引进中国吗)-欣欣百科网

茱萸

幸好中国的古书资料极丰富,我们还能找到明代以前就有辣椒的其他佐证。比如西晋文坛领袖陆机著有《毛诗疏义》,其中说道,“东海诸岛上亦有椒,枝叶皆相似(花椒),子长而不圆,甚香,其味似橘皮。”果实长而不圆,当然不是花椒。橘皮是芸香科,这种椒味道像橘皮有辣味,辛,温,大概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辣椒。陆机还提到了“柿椒”,不辣,像是现在的甜椒一类。

宋代吴仁杰的《离骚草木疏》提到当时的施州(今天湖北省恩施一带),有一种疑似辣椒的植物,“施州有崖椒,闽中、江东有党子,腌藏作果品”。且不管党子是什么,崖椒既然可以作为“果品”腌制,显然也不是花椒一类。

图片[10]-辣椒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辣椒真的是明朝才引进中国吗)-欣欣百科网

崖椒。与蜀椒、川椒、秦椒今天同样可以指花椒

我们知道辣椒的另一个品种海椒,个头大,辣得厉害。海椒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南北朝时代就有记述了。南朝梁国有个诗坛明星叫何逊,说过“海椒鲁豉,河盐蜀姜”(《何水部集·肴馔》),一看便知,是辣椒配豆豉、盐渍姜这两样菜肴。这里的海椒显然不能理解为花椒,花椒拌豆豉估计滋味不太妙。

如果仍然不能确定海椒是什么,我们有请清代人徐文弼给大家解释一下。他的《寿世传真》说到,“色红如珊瑚,有长而尖者,有短而圆者。又名海椒”。这分明是辣椒了。《贵州通志》等地方志说,“海椒,俗名辣角”。海椒在明代以前的古文中出现的频次很高,不再赘言。

图片[11]-辣椒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辣椒真的是明朝才引进中国吗)-欣欣百科网

海椒

至此,除了宋代的腌制果品“崖椒”不能断定物种,晋代海岛上的“椒”疑似辣椒,我们总体确定,一路挖出了至少两种明代以前就有的原生辣椒,秦椒和海椒,历史都很悠久。仅凭明代书中一句话的记载就认为中国没有原产辣椒,似乎下结论过早。这与“椒”在古代的概念比较混乱大有关系,仅看某些记载,的确不容易搞清楚。我们前面说了,辣椒名字太多,明、清时期还把辣椒称作胡椒呢。

设想一下,我们吃货帝国土地辽阔、物产富饶,两三千年来的古人居然没有辣椒可吃,只能吃花椒、食茱萸之类的味道,恐怕嘴里早就淡出鸟来。看样子,嗜辣如命的古代吃货们大可不必等到明朝才吃上辣椒。而且西南地区气候潮湿,人们吃辣子有祛湿的功效,应该是在更早的古代就养成的习惯。

图片[12]-辣椒什么时候传入中国(辣椒真的是明朝才引进中国吗)-欣欣百科网

绘画中的宋代东京

最后我们看看北宋人们吃的东西有多么丰富,显然有很多辣椒菜品可吃。《东京梦华录》记述了北宋都城汴京(开封)的风土人情,其中有一篇《州桥夜市》,专门讲开封夜市名目繁多的美食,令人目不暇接,口水横流:
“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熝肉、干脯。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鲊脯、冻鱼头、姜豉子、抹脏、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儿、生淹水木瓜、药木瓜、鸡头穰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芥辣瓜儿,细料馉饳儿、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刀紫苏膏、金丝党梅、香枨元,皆用梅红匣儿盛贮。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脍、煎角子、猪脏之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
文中的“辣脚子”可能就有辣椒,因为名字没有“姜辣”或“芥辣”的定语。其余那么多种美食,如果没有辣椒点缀,一来与我国的物产不符,二来怎对的起“吃货帝国”的名号。秦椒和海椒是少不了的。所以明代以后引进的品种番椒,应当是给中国的辣椒家族新添加了一个成员而已。

辣椒被叫做“馋菜”,习惯了吃辣的人,会觉得越吃越香,吃饭无辣不欢。中国南方的嗜辣程度明显高于北方,有人还专门制作过中国“辣域”地图,可谓一目了然。长久以来有个说法,中国不是辣椒原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uzdycom@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9-13 20:04
下一篇 2022-09-13 20:0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